今天在學習3d建模的時候,發現一個有趣的東西:3d建模的模型,如果要方便使用在各種軟件當中的話,需要規範協議,這個協議是collada協議(好比我們逛網頁的時候,只有協議一樣,才能保證,網站發給我們看的,和我們看到的是一致的);而這個協議的編程方式和com很像;
看到編程兩個字的時候,引發了我的思考:
什麼是擅長編程?怎麼理解自己擅長編程呢?
先說結論:任何領域,只要牽扯到編程的部分,都能快速上手,別人花很長時間都不懂,懂了做不出來(實現功能);但是擅長的人很快就能懂,而且懂了就能一步一步實現;
我有個朋友喜歡彈鋼琴,有幾次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,她都會找個公共的鋼琴,彈給我們聽;她常常會彈一些練習曲,和即興的彈一些流行音樂,或者聖歌;後面兩個沒有譜子,只靠自己聽過,就能彈出來;有點兒像,只是聽了歌,就能唱出來,而且很標準;她說:這個不是每個會鋼琴的都會,看個人;如果說自己擅長唱歌,那麼一首歌來了,上手就會很快很標準,而五音不全的普通人練習很久都還跑調;這就是擅長的感覺;
為什麼能夠快速上手?擅長的人能抓到更多的細節,同樣的一件事情對於擅長的人來說,可以吸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多,這些信息多到能讓擅長的人重現這個事情;例如:最近找了新工作,公司有一套系統,同事向我介紹了一個下午,我就大概清楚系統的大體框架了,然後幾個功能也都記憶猶新;事後補寫文檔紀錄一下;如果我新做一個功能,請對方在哪個部分加進去,也清楚了;我並非一開始就能夠做到這樣,而是可以練習出來的,寫程式的過程中,開始慢慢喜歡上了系統設計和功能設計,這些偏設計的部分,很多人都喜歡跳過這個部分,直接簡單構思一下就開始做,但是因為我有興趣,所有就會話時間設計,雖然很多的設計都是簡單到甚至不需要圖,但是設計的時候我就能找到很多的問題和細節;
為什麼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?細節很多的時候,掌握到的材料也就更多,再去找缺少的部分,就能夠拼成一個完整的圖了;做不到是因為知識框架不夠,看不到足夠多的細節,不知道自己有什麼,也不知道自己缺少什麼,就無從下手;